朝华夕秀网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基金行业的监管趋严。据悉,近期部分基金公司被要求对合规风控开展全面自查,并报送相关自查报告。对此,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监管要

监管压力指向公募基金合规风控 行业自查行动已经开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基金行业的监管基金监管趋严。

  据悉,压力已经近期部分基金公司被要求对合规风控开展全面自查,指向自查并报送相关自查报告。公募

  对此,合规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风控近期监管要求基金公司自查,行业行动此次自查没有正式发文,开启“开了会,监管基金让大家学习先进经验,压力已经主要自查方向是指向自查合规,以及员工行为管理等方面。公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合规“严监管”已经成为基金行业今年的风控常态。部分接受采访的行业行动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合规比之前要严格,合规动作较往年也明显偏多,比如经常发文、组织学习培训和考试,有的基金公司即使没有接到监管要求,自己每季度都要进行稽核梳理自查。

图片来源:陈国丽 摄图片来源:陈国丽 摄

  基金公司自查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接到自查要求,即对2023年以来的合规风控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同时,这些基金公司还被要求报送相关自查报告。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确有基金公司开展自查。

  根据业内消息梳理,基金公司自查的内容包括: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设置、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安全、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其中,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设置,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运作,股东资格及履职,董监高资质及任免,以及相关人员内外部兼职等。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包括业务及合规内控制度建设,交易人员行为管控、薪酬递延、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管理、跟投与考核机制执行、内部问责等情况,公司及全体员工被采取行政/刑事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及自律措施情况。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各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风险监测、分析及应对,公司内部发生的风险事件,投研内控制度执行,违约产品风险处置等。

  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做好经营数据与安全保障,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等。

  投资者权益保护,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建设与执行,投资者教育开展等。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严监管”压力持续增长。

  接受采访的基金公司表示,早在今年3月下旬,北京、上海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被异地证监局驻场交叉检查,检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日常业务、廉洁宣传、培训情况、党政建设等。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我们最近合规比较严,三天两头发文、培训和学习,然后还要考试,这种严格合规要求涉及各个部门。并且今年合规比之前要严格,合规动作也明显偏多。”

  一位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表示,其部门对信披、费用等方面自查动作比较多。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这次我们没有接到全面自查的通知,但是公司每季度都会进行稽核梳理自查。”

  其解释,“我们作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区域内监管局对我们公司的检查工作要求比较严格。公司在去年下半年接受了当地监管局入场的全面检查。今年截至目前,公司还未收到全面自查的通知,但是的确有针对个别业务要求自查和入场检查,例如投诉、指标异动风险等。”

  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人士介绍,最近确实有同业被要求自查了,但该公司没有接到通知。据悉自查内容应该是比较日常的主题,不涉及专门的事件。

  其介绍,“通常一个新规出来后就会要求大家按新规做好自查工作,这种自查是很日常的,主要是起到提醒作用。”

  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之前有一些基金公司被驻场检查,其实公司定期都会有一些自查动作。”

  合规问题频发

  近年来,基金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数量1.18万只,规模29.20万亿元,这些数据超越往年。

  事实上,2023年公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越银行理财,成为“资管一哥”。

  不过,基金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仍出现不少合规问题。

  比如,5月8日,诺安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以及曲泉儒、董博雄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案件开庭。

  这并非个案,据不完全统计,基金行业已发生逾20起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实施趋同交易或行贿、受贿致基金经理获罪的案例,影响恶劣。

  除基金经理违规问题之外,基金信披“乌龙事件”也经常受到投资人关注。

  其中,2023年年报披露中最受关注的是,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该基金年报中显示,截至去年底,朱少醒持有该产品的份额为0,朱少醒疑似“一键清仓”自家产品。

  随后,富国基金旗下产品批量发布了更正公告。公告表示,因数据提取口径原因,就部分基金年报中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正。而更正后的2023年年报显示,朱少醒仍持有该产品10万~50万份。

  此外,年报中还有一些很有“喜感”的错误,比如“下跌”误写成“喜爱爹”,这是国寿安保旗下产品智慧生活股票型基金在2023年报中犯的错。又比如,南方基金披露的旗下南方宁悦一年持有,在“买入股票的成本总额及卖出股票的收入总额”中错误显示“本基金报告期内无买卖股票”。

  而在2023年年报中,华安基金旗下华安精致生活,在“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部分完全复制了2022年的内容。

  一季报,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中邮基金旗下产品中邮中证500指数增强“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与2023年年报内容相同。

  据不完全统计,逾20只基金发布了一季报更正公告,它们信息披露中出现份额数据、业绩数据、信息遗漏等错误。

  除了上述基金经理、基金信披的问题之外,公募机构本身也频繁进入监管视线。

  据2023年年报的不完全统计,有20家基金公司在2023年接到来自监管的警示函或者责令改正的通知。涉及的机构,既有大基金公司,也有中小基金公司,包括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平安基金、中邮基金、融通基金、华富基金、新华基金、长盛基金、江信基金、兴华基金、先锋基金、易米基金、中航基金、东海基金、九泰基金、富荣基金、浙商基金、华宸未来基金等。

  其中,内控管理不完善是重灾区。此外,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净资产指标不达标、财务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股东方股权质押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等不合规现象。

  比如,2023年,九泰基金接到两张监管罚单。其一原因是九泰基金通过九泰久利参与五家上市公司保底定增,利用基金财产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其二是该公司固有资金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未达标、基金持有流动性资产比例未达标、交易内控管理相关制度未有效执行。

  九泰基金和相关人员也因此被要求责令改正、罚款等相应处罚。

  对于基金行业频繁出现的合规性问题,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4月12日颁布的新“国九条”强调“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要求加强行业机构股东、业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完善对衍生品、融资融券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制度。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也强调,“加强合规风控建设”“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作者:庞华玮 编辑:姜诗蔷)

访客,请您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 2024. sitemap